公共基礎知識每周一測(3)
D. “富貴而姿勢弄權,乃自取滅亡之道”
【答案】C
【解析】本題考查辯證法。“天下雖安,忘戰(zhàn)必危”,強調人要居安思危,體現了“安”與“危”作為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的辯證法思想。A項:“有心栽花花不開,無心插柳柳成蔭”體現了規(guī)律具有客觀性,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。B項:“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”體現了整體與部分的關系。C項:“賈(gǔ)人旱則資舟,水則資車,以待乏也”,意思是商人旱天購買舟船,天澇購買車輛,用來抵御物資缺乏時,也體現了矛盾的觀點。D項:“富貴而恣勢弄權,乃自取滅亡之道”,體現了質量互變規(guī)律,要堅持適度原則。因此,選擇C選項。
10. 下列成語全部蘊含辯證思維的一組是()
A. 居安思危仰觀俯察藏器待時
B. 群龍無首水火不容生龍活虎
C. 否極泰來革故鼎新禍福相倚
D. 周而復始剛柔相濟龍吟虎嘯
【答案】C
【解析】本題考查辯證思維。辯證思維的基本觀點是聯(lián)系、發(fā)展的觀點,基本規(guī)律是對立統(tǒng)一規(guī)律、質量互變規(guī)律和否定之否定規(guī)律。A項:“居安思危”“仰觀俯察”是指多方仔細地觀察,未體現辯證思維。B項:“群龍無首”意思是沒有領頭的,無法統(tǒng)一行動;“生龍活虎”形容活潑矯健,富有生氣,均未體現辯證思維。C項:“否極泰來”“禍福相倚”體現了矛盾的對立統(tǒng)一規(guī)律,“革故鼎新”體現了矛盾和否定之否定規(guī)律。C項符合題意。D項:“龍吟虎嘯”比喻相關的事物互相感應,未體現辯證思維。因此,選擇C選項。
11.下面是對我國一份近代歷史文獻的描述:是一份改革內政和建設國家的新方案;是發(fā)展資本主義的近代化綱領;因脫離當時社會現實而未能實施。這份文獻可能是()
A. 《海國圖志》B. 《資政新篇》
C. 《天朝田畝制度》D. 《中華民國臨時約法》
【答案】B
【解析】本題考查中國近代史知識。A項:《海國圖志》由中國近代新思想的倡導者魏源編寫。該書是當時介紹西方歷史和地理最詳實的專著,不屬于改革內政和建設國家的方案。B項:《資政新篇》由太平天國干王洪仁玕撰寫!顿Y政新篇》具有鮮明的資本主義色彩,是近代中國的先進人士最早提出的發(fā)展資本主義的近代化綱領。但由于當時太平天國的農民階級屬性和軍事斗爭的艱難,最終未能實施。B項符合題意。C項:《天朝田畝制度》是1853年太平天國頒布的建國綱領。內容中主要突出反映了農民要求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強烈愿望,體現了絕對平均主義思想,幻想在分散的小農經濟基礎上實行均貧富,不是發(fā)展資本主義的綱領。D項:《中華民國臨時約法》是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,于1912年3月開始施行,于1914年被《中華民國約法》取代,有過兩年的實施時間。因此,選擇B選項。
12.下列研究課題與其查閱的主要參考文獻對應錯誤的是()
A. 商周時代的藝術成就——《中國青銅時代》
B. 明末中西文化交流史——《利瑪竇與中國》
C. 晚清的政治改良運動——《從甲午到戊戌》
D. 南宋都城的城市建設——《從平城到洛陽》
【答案】D
【解析】本題考查中國古代史,并選擇錯誤選項!稄钠匠堑铰尻枴肥且酝匕衔航⒌氖锥计匠羌靶⑽牡圻w都后的洛陽為基點,討論拓跋魏進入長城后近一個世紀文化變遷的歷程,沒有討論南宋都城的城市建設。因此,選擇D選項。
13.下列說法錯誤的是()
A. 成語“南橘北枳”與晏嬰出使楚國有關
B. 蘇武牧羊的地點在今天的貝加爾湖一帶
C. 東漢使者班超同時也是《漢書》的作者
D. 西漢張騫與唐代鑒真出行的方向不同
【答案】C
【解析】題干考查我國古代史并選錯誤項!稘h書》又稱《前漢書》,由我國東漢時期的歷史學家班固編撰,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,“二十四史”之一!稘h書》的作者是班固而非班超。因此,選擇C選項。
(編輯:李晴晴)